
- 全部


蛾(英语:moth;日语:蛾(が)/ガ)是一大类常见的昆虫。
俗称蛾子、飞蛾、(大)扑棱蛾子等。
在ACGN作品中,蛾以及以蛾为原型的形象时有登场。
简介
蛾是对于鳞翅目当中,除了凤蝶总科之外的所有昆虫的统称。而凤蝶总科(凤蝶、弄蝶、丝角蝶)则被称为“蝴蝶”,而蝴蝶是蛾的一个演化支、子类群,所以广义上蝴蝶也是蛾的一类。
蛾是完全变态昆虫,一生经历卵→幼虫→蛹→成虫的成长阶段。幼虫根据形态有“毛毛虫”、“蚕”等称呼。蛾类绝大多数为植食动物,幼虫以植物的叶子为食。成虫以的虹吸式口器吸取花蜜、树木汁液和水分等。
大部分蛾类在夜间活动,而且蛾有趋光性,实际是因为蛾利用光线来导航,而对于太近的光源会搞不清楚方向,导致绕着光源(如电灯、蜡烛)盘旋。
鳞翅目昆虫约有约有112000种,其中蛾类约10万种。蛾的翅膀占全身大部分面积,往往具有复杂的图案,用于保护自己、恐吓天敌。不同的蛾类的体型、外观差异较大,最大的乌桕大蚕蛾(阿拉特斯蛾)翼展有25~30厘米;最小的侏儒蛾翼展只有3毫米。
蛾类和蝶类的主要区别是,蛾的触角大多为羽状,蝴蝶的触角为棒状或锤状。
蛾与人类文化
多种蛾类的幼虫会啃食蔬菜、水果等农作物,对人类而言是害虫。
有些蛾类的翅膀有着美丽的图案和造型,有人会将蛾子作为宠物饲养。夜间,蛾子围绕灯具、蜡烛盘旋的画面也具有观赏性,利用蛾子的趋光性也可以诱捕蛾子。
蚕蛾科家蚕蛾属的家蚕(桑蚕)是重要的经济物种,蚕丝是重要的纺织材料,可用于制作丝绸。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,中国就开始养蚕织丝。传说中养蚕的始祖是黄帝的妻子嫘祖,史称“嫘祖始蚕”。
蛾子风筝是风筝的一种常见造型。
中文有俗语“幺蛾子”“妖蛾子”,农业家庭储存的粮食,在天气转暖时总能莫名其妙生出大大小小的蛾子来,像妖似的,逐渐演变为“无事生非”“出状况”或“馊主意”等意思。
美国的都市传说中有名为“天蛾人”(Mothman)的神秘生物,常被认为是外星生物。
因为蛾有趋光性,在夜晚有时会飞进火焰中自焚而死,因此在中国有成语“飞蛾扑火”意味自取灭亡。